【返回首页】
结合刚才特朗普在爱泼斯坦案上的表现和他的整个认知结构,如果他关注的是收获所有场合的短期荣耀,当他觉得“有限度向中国释放缓和信号,允许恢复某些产品(比如显卡)出售已是足够大的让步”时,他是否有意愿真正管控团队,让任何一项对华政策,尤其是表面具合作协调性的政策,稳定长期落实执行?这点值得观察。
现在最新发展证明需要强化而非减弱担忧:据美媒报道,黄仁勋已明确表示,他的H20不会重开生产线,只是在清库存。这就微妙了。如果只是清库存,意味着这是一种向强硬派交代的妥协。而对特朗普来说,“我已经让他卖给你了,你还能怎样?”他不会按我们理解去兑现承诺。这进一步给中美关系蒙上一层不确定性。
短期内你与他达成的任何实质性合作交易,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。就像双方领导人通话时,中方委婉但直接的表态,“中国人一向言必行、行必果。”美国人,至少这届美国人,不指望他们言必行、行必果,很难按中国预期达到满足。对此大家要充分认识。
第二点,这不见得是坏事。它告诉我们:尽管中美关系有起落,现在处于阶段性缓和,但在中长期,美国基于霸权衰落的预防性心态、焦虑心态,对中国采取的预防性行动趋势不会改变。
他的所有政策在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中,无论名义或实质层面,都需要接受“中国威胁论”和“对华强硬”的双重检验。对他而言,国内政治结构能顺畅出台的政策,都必须服务于这个大目标。有人寄望特朗普能扭转这个大目标,我表示谨慎,可以再看。以爱泼斯坦案来说,在特朗普自己塑造的强有力政治生态面前,即使他个人也难幸免。